發神經是一件奢侈的事

在清澈的海水裡,一隻水母在珊瑚礁的叢林中自在地遊弋。但是千萬別惹惱它,你敢讓它發神經,它就讓你神經出問題。

水母與珊瑚、水螅同屬刺胞動物門。它們的一個共同特點是,都具有用於攻擊和防衛的刺細胞。這是一種特化了的上皮細胞,散布在表皮的肌肉細胞之間。細胞的頂端有一個刺針,可伸出體表,這只是刺細胞的「天線」,還不是它的「毒鏢」。

刺細胞的真正武器是刺絲囊。刺絲囊的外殼類似於昆蟲的外殼,都是由幾丁質組成的。囊的頂端有一個蓋子,囊裡盤旋著絲狀的管,管的基部有倒刺。當刺細胞或者刺針受到刺激時,刺絲囊被刺細胞排出來,刺絲也從囊內翻出來,長長短短的絲在海水中飄逸著。這些刺絲,有的直接像毒鏢意意昂穿刺毒殺獵物,有的像繩子一樣纏繞住獵物,有的則像膠水一樣黏住獵物。於是小蝦小蟹小魚兒和浮遊生物,就在劫難逃了。

水母經常會錯誤地攻擊人類。被水母蟄一下,可不是好玩的,輕者過敏劇痛,嚴重者甚至從此告別人世。俗稱海黃蜂的澳大利亞箱型水母,是現在已知的最致命水母。一隻箱形水母體內的毒液足夠殺死超過250名成年,從中毒到死亡的時間有時僅有幾分鐘。全世界每年約有70人因遭到箱形水母的襲擊而死亡。

澳大利亞箱型水母

水母的毒性這麼大?水母的毒素與蛇毒一樣,主要是毒性蛋白質。這些毒性蛋白有的破壞了受害者體內的蛋白質,有的破壞了細胞膜,有的阻撓了神經傳導,還有的可引起肌肉痙攣,大部分都是作用於受害者的神經系統。

對水母來說攻擊人類得不償失。和蜜蜂的毒針一樣,刺細胞的刺絲囊也僅能排放一次。每實施一次攻擊後,刺細胞本身都會死亡。所以你讓水母發神經,水母也一定會讓你的神經系統不好過。

水母發神經?它有神經嗎?水母真的有神經。動物界就是從水母、珊瑚所在的刺胞動物門開始,進化出了神經結構的。之前寫過的草履蟲和海綿寶寶都沒有神經細胞。但是刺胞動物門還沒有先進到進化出了大腦,只有感覺神經元、運動神經元和連結二者的聯結神經元。這些神經元交互聯結成為了一個網狀結構。有時,神經元為了快速傳遞信息,還會聚集在一起形成神經環或神經節。

網狀結構裡所有神經元都是平等的。沒有領導,即沒有大腦;也沒有骨幹,即沒有脊神經。所以哪個感覺神經元傳來的信息最重要,要根據哪個運動神經元的決定去行動?有的時候真是一個問題。但是沒有領導和骨幹的好處也是明顯的,切掉任何一部分的神經節,都不會讓水母「高位截癱」?甚至在只有一個神經節的情況下,都能好好地活下去。

水母的神經結構雖然簡陋,卻有著人類不具備的敏銳。水母通過感受水流中的細微變化和海水中胺基酸、糖類等微量有機物來決定是否實施攻擊。

有些水母是很好的海上「氣象預報員」。水母的個別觸手上有感知壓力的小囊,會感知到下雨前尤其是大暴雨前氣壓降低,當風平浪靜的水面上有水母聚集時,有經驗的漁民就知道要趕緊把船開迴避風港,幾個小時內必有風暴。也有人認為,水母是通過感受下雨前海浪和空氣摩擦所產生的次聲波的變化,來預報天氣的。

現在世界各地近海汙染很嚴重,海水含氧量下降,魚類大面積死亡,水母卻因不大需要氧氣而繁盛起來。海濱浴場遊客被水母蟄傷的事件屢有發生。水母的大量出現,是海洋環境惡化的表象。水母有著好胃口。浮遊生物、魚卵、小魚、大魚什麼都能吃,一點不挑食。水母的繁盛,也許會讓海洋生態難以恢復。

珊瑚,與水母同為刺胞動物門的近親。與水母的大量出現一樣,珊瑚的減少也是海洋生態系統惡化的指示劑。水母已經讓全球的海洋生態大發神經,然而有些珊瑚卻能讓水母徹底沒脾氣了。2012年,以色列科學家發現,一種蘑菇珊瑚竟然一口一個地吃掉了很多海月水母。真是一物降一物,有沒有機會發神經,還得看自己有多大本事。

許秀華玩瘋了教研總監

北大生命科學學院碩士。16歲男孩貓先生的媽媽,多年科技記者,醫學記者,科普作家,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,中國生物工程學會會員,《生命世界》等多本少兒科普雜誌撰稿人。著有少兒科普書《超級農業》、孕產期保健科普書《媽媽寶貝愛妻錄》、《盧良恕院士傳》等。

-END-

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。

本文授權轉載「玩瘋了」公眾號

歡迎個人轉發,媒體轉載請聯繫原作者

徵稿啟示

稿件內容以反偽破迷為核心思想,科普知識、科學文化、科技哲學、科學與公眾、世俗人文主義、科技倫理等領域均可涉及,旨在將科學探索結果無偏見地告知公眾,避免公眾上當受騙。

稿件一經採用,我們將奉上稿酬。

投稿郵箱:cfi@

中國科學探索中心

崇尚科學反偽破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