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朵長痘痘,家長需重視!當心外耳道癤腫!

果果經常挖耳朵,近期一直叫耳朵痛,媽媽一看發現耳朵裏竟然長了幾顆「痘痘」,去找大熊醫生看診後才知道,原來耳朵裏的「痘痘」是外耳道癤腫。

引起外耳道癤腫的原因是什麼呢?

外耳道癤腫是外耳道毛囊或皮脂腺的化膿性細菌感染,多發生在外耳道外三分之一的軟骨部,又叫局限性外耳道炎症。外耳道癤腫是一種多發病,好發於夏秋季,病原菌中以葡萄球菌多見,多爲單個癤腫,也可爲多發癤腫。主要病因:

挖耳損傷:使用消毒不嚴格或未消毒的採耳器械挖耳後,損傷外耳道皮膚,導致細菌感染。

髒水入耳後感染:洗澡或遊泳時外耳道進入髒水,導致外耳道感染;餵(哺)乳方式不當導致奶水流入外耳道,使外耳道長期處於潮溼環境,引起局部炎症。

undefined

其他疾病誘發:兒童發生上呼吸道感染後,局部受侵,引起外耳道炎症,形成癤腫。中耳長期流膿、外耳道溼疹等誘發。

外耳道癤腫的主要表現

1.耳部疼痛。主要症狀爲劇烈的、類似脈搏跳動性的耳部疼痛,張口、咀嚼時尤其嚴重,常向頭部放射。患兒常出現撓耳、哭鬧等現象,又因兒童外耳道本身比較狹窄,癤腫發生後更不易被發現,以致病情加重。

2.外耳道軟骨部有局限性紅腫隆起,或在腫脹的中央有黃白色膿頭,外耳道癤腫破潰後流黃色濃稠分泌物,病變嚴重者可致外耳道周圍皮膚紅腫、脫屑、皸裂等。

3.多數患兒會有發熱或不適,由於年齡較小疏於表達,可表現爲哭鬧不止。

4.癤腫大到一定程度會導致外耳道阻塞,進而引發聽力減退,若癤腫破潰,症狀會有所減輕。

應該怎樣治療和護理呢?

外耳道癤腫早期,如果癤腫位置靠外,可先對癤腫部位進行消毒後,使用硼酸滴耳液滴耳,還可使用雙氧水進行外耳道衝洗,然後用棉籤吸乾,防止外耳道內細菌滋生,也可在癤腫處塗抹紅黴素,必要時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。

早期可採用熱敷,熱敷有助於炎症的消散。家長可利用熱毛巾給患兒熱敷,每天3~4次,癤腫如果破潰流膿,應及時衝洗,防止膿栓脫落阻塞耳道,導致引流不暢。

患病期間,囑孩子不要遊泳。洗澡洗漱時,可用幹棉球塞入耳道口,防止水灌入耳內,如果有水進入耳內,可及時用棉籤輕輕地擦乾。


如何進行有效預防

不要隨意掏耳朵:因爲幼兒外耳道黏膜稚嫩,極易發生破潰,有時掏耳朵操作不當,就會引起外耳道皮膚損傷,因此不要隨便給孩子掏耳朵。

保持外耳道乾燥:洗澡時或遊泳後會導致外耳道積水,使外耳道局部皮膚軟化,一旦被細菌感染,也會發生外耳道癤腫。因此,孩子耳部進水後及時使用棉籤將水擦乾,但要注意勿將棉絮留在耳內,防止感染。

及時清除化膿性中耳炎的膿液:可用消毒棉籤或碘伏棉籤將外耳道的滲出液、膿液清除掉。如果未能將滲出液、膿液清理乾淨,可採用外耳道清洗以及負壓吸引器吸引。

飲食注意

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,應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飲食類型,注意多攝入富含B族維生素的穀物、新鮮綠色蔬菜和水果等等,同時也要注意水的攝入。

最後需要提醒家長的是:外耳道癤腫一般持續時間較長,用藥時間長,且容易反覆,因此,堅持治療十分重要,家長一定要鼓勵患兒堅持、配合治療,方能早日康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