溼氣亦是“溼毒”,用這幾味中藥材泡水喝,宣肺理氣,排出溼氣

隨着夏季雨季的來臨,越來越多的地區都出現了暴雨預警,雖說暴雨季節雨水豐富對於植被來說,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,但對於我們人體來說,雨水太過充沛,就很可能會導致體內溼氣加重,進而出現一系列病理症狀,比如,整個人會感覺非常困重,常常身體不適,會有失眠、疲乏等多種不適,而對於這一系列表現,很多時候,我們都可以借助一些中藥材來幫助我們祛溼、緩解不適。

在民間,溼氣又被稱作溼毒,如果不及時將這些溼氣去除,就很容易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,繼而誘發各種各樣的疾病,對此,我們在生活中就可以堅持用這幾味中藥泡水喝,溼氣就會悄悄“溜走”。

1.茯苓

茯苓具有很好的健脾利溼之效,並且它的利溼功效要遠大於其健脾功效,能夠很好地將身體中多餘的水溼排出體外,進而緩解因溼氣過重所導致的各種不適,特別適用於原本就脾胃虛弱的人羣。

2.蒼術

在中藥材中,蒼術和白術都具有很好的健脾功效,但蒼術更注重於祛溼,經常會和茯苓搭配着使用,對於因溼氣而備受困擾的人來說,就可以利用蒼術和茯苓來幫助健脾祛溼。

3.薏米

薏米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薏苡仁,它也有很好的健脾利溼之效,並且它的利溼效果非常明顯,如果身體中的水溼原本不是很明顯,那麼在吃了薏米後,就會感覺口幹舌燥,而這個時候,就需要搭配一些其他的滋陰藥物,以緩解因薏米去溼太重而導致的陰虛症狀。

當然,除了以上常見的幾種祛溼藥材外,很多時候,我們還需要考慮到溼很容易與熱相結合的這一事實,特別是夏天,溼熱重的地區通常熱邪也重,因此,溼熱夾雜症狀出現的幾率就會比較多,這時候,就需要搭配一些清熱解毒的藥物,比如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茵陳等,其中,茵陳能夠同時祛溼清熱的,在嶺南地區非常多見。

在臨牀上,很多醫生也都非常喜歡使用這一味藥物,比如,用於治療黃疸的茵陳蒿湯,其實就是改善溼熱的經典方劑,也是許多調理溼熱方劑的基礎方。

【本圖文由“熊貓醫學”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,作者彥頁,未經授權,請勿轉載、復制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