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的安全教育,別只說「不要和陌生人說話

?從小父母對我們的安全教育, 說的最多的就是「不要和陌生人說話」。
?但對大部分年齡小的孩子來說,他們對「陌生人」的概念是疑惑和模糊的。
➡到底什麼樣的是陌生人❓
不認識的人❓
對我很兇的人❓
聲音很大的人❓
警察是不是❓
消防員是不是❓
救援人員是不是❓
但為什麼有時候又可以和陌生人說話❓
▶比如媽媽迷路了,會找陌生人問路。
為什麼有些陌生人又是安全的呢❓
▶比如消防員、警察等等。
由於很多孩子並不具備大人對「陌生人」的理解。
所以,我們不能過於跟孩子強調「不要和陌生人說話」。
而是幫助孩子理解哪些情境會對他構成危險,有了怎樣的感受時,他們可以求助。
1⃣安全教育應該強調感受
比如可以告訴孩子:
「任何人,即使是你熟悉的人,如果讓你感到不舒服,你就可以拒絕,就可以第一時間請求爸爸媽媽或者老師的幫助。」
2⃣安全教育應可融入生活場景中
利用日常生活場景來幫助孩子理解「安全」的概念。 讓孩子理解什麼是可以,什麼是不可以的。
「你可以跟陌生人聊幾句,但任何時候我們都不可以跟他們離開。在跟陌生人去任何地方前,都需要得到媽媽的允許。」
3⃣讓孩子理解不可以背後的原因
如果只是告訴孩子不可以,可能會聽不進去,或者你越說不可以他越想嘗試。
所以讓孩子知道背後的原因更關鍵。
▶可以跟孩子說:
「大人有比小孩有更多的本領,如果一個大人要幫忙,一定會找其他大人,而不是小孩,如果你遇到大人向你求助時,一定要拒絕,並且第一時間告訴媽媽。
❤陌生人有好有壞,熟人也有好壞之分,決定一個人品質的不是「他是誰」,而是他做了什麼。
?所以,安全教育不能籠統的給孩子豎一道厚厚的隔絕牆,將所有的陌生人拒之門外。
▶而是幫孩子打開心裡的那雙眼睛,讓他們明白哪些事危險的環境,怎樣的不舒服感覺,如何向人求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