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生是「癌症加速器」?真正致癌的食物是這3種,每喫一口都在餵養癌細胞

物美價廉的花生,素有「長壽果」的美譽,然而網上卻一直流傳着「花生是『癌症加速器』,喫了會加速癌細胞擴散」的說法。

這讓不少人深信不疑,也讓喜愛花生的人望而卻步。

那麼,事實真是如此嗎?

花生是「癌症加速器」?

相關研究發現,花生中含有花生凝集素,它進入血管後會跟血管內皮細胞發生反應,進而產生細胞因子,從而有擴散癌細胞的風險。

花生本就是人們日常常接觸到的食物,再加上人們本就對癌症存在畏懼心理,癌細胞又易轉移、擴散,這更是加劇了人們對花生的恐懼情緒。

其實,大家也不必太過擔心,花生還是可以繼續喫的。

畢竟,拋開劑量談毒性,都是不嚴謹的。

花生是否會影響癌症病情,取決於獲取的花生凝集素量。只有連續性、大量喫花生,才可能讓人體獲取足夠凝集素讓癌細胞轉移。

而在現實生活中,很少有人會連續並且大量喫花生導致癌細胞轉移,因此花生該喫就喫,不用太小心翼翼。

undefined

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臨牀營養科醫師蘭茜也刊文表示,攝入適量的花生所產生的花生凝集素較低,對人體基本無害。

實際上,在生活中真正會致癌的食物是這幾種,大家要尤其小心——

醫生提醒:真正致癌的食物是3種!

黴變食物

黴變食物中含有黃麴黴毒素,它是得到確證的強致癌物,可以誘發動物的肝癌。

有研究發現,黃麴黴毒素毒性相當於等量氰化鉀的10倍,砒霜的68倍。

若是持續微量攝入黃麴黴毒素,可導致生長障礙、肝臟慢性損傷、肝硬化等,甚至誘發肝癌。

一次攝入過多含黃麴黴毒素的食物,還可能導致急性中毒,表現爲嘔吐、厭食、黃疸、腹水、下肢浮腫等,嚴重者會因爲暴發性肝功能衰竭而死亡。

通常來說,黃麴黴毒素多見於黴變的堅果類(花生、瓜子等)、穀物類(大米、玉米等)及發酵食物中,還可能存在於深受人們喜愛的土榨油中。

更可怕的是,黃麴黴毒素的熱穩定性非常好,是在100攝氏度下20小時都殺不死的致癌物。

因此,大家在食用穀物、堅果類等食物時,即使看不到黴點,但若是嘗到苦味,就要立馬吐出來並及時漱口。

當然,黃麴黴素誘發肝癌是一個長期、慢性的過程,不會因爲你不小心喫了一點黴變食物,就立馬得肝癌。

話雖如此,大家仍需謹慎對待黴變食物。

畢竟,若是長期攝入過量的黃麴黴素,毒素就會在身體裡蓄積,進而慢慢產生慢性的中毒和致癌作用,其危害也不可低估。

加工肉類

早在2015年,國際癌症研究機構(IARC)曾發布報告稱,加工肉類屬於一類致癌物。

通常來說,像臘肉、燻肉、火腿、培根、肉罐頭等,經過醃製、煙燻、發酵等方式製成的肉製品,都被統稱爲加工肉製品。

加工肉類之所以被列爲一類致癌物,是因爲它所含的亞硝酸鹽。

亞硝酸鹽,它本身沒有致癌性,但它會和肉類中豐富的蛋白質分解產物相結合,形成一種強致癌毒物——亞硝胺。

儘管各國對肉製品中亞硝胺的殘留量有嚴格限定,但如果買到劣質食品,或是長期大量食用,依然會增加人們患上胃癌、食管癌、肝癌、鼻咽癌等癌症的風險。

此外,許多加工肉製品還存在一個巨大的健康威脅——高鹽。

人若長期攝入高鹽食物,且不加控制食鹽的攝入量,會直接刺激胃粘膜,增加胃炎、胃潰瘍等消化道疾病的發病幾率,時間久了極易誘發胃癌。

國內外很多研究也表明,大量食用醃製食物或加工肉類,會增加患胃癌風險。

總而言之,從健康的角度來說,加工肉製品本身營養乏善可陳,建議還是少喫。

若是使用加工肉做菜,應少放鹽或不放鹽,飯後最好多喝水,以加快體內鹽分代謝的速度。

過燙食物

國際癌症研究機構(IARC)發布的一項報告中明確指出:飲用65℃以上的熱飲,有致癌風險,並已將65℃以上的熱飲列入2A類致癌物。

要知道,人體的口腔、食道等上消化道黏膜十分嬌嫩,最適宜的進食溫度是10~40℃。

而50~60℃,已經是它們耐高溫的極限,如果超過65℃,黏膜就會被燙傷。

雖然說黏膜上皮有增生和修復功能,偶爾被燙傷還可以自行修復。

但如果長期喫熱燙食物,黏膜上皮在反覆損傷和修復的過程中,產生越來越多不正常的「異型性」細胞。日積月累,它們會逐漸惡變,最後可能會誘發食道癌。

所以說,不想被食道癌盯上的人,勸你從今天開始就別再喫滾燙食物了,像剛沏好的茶水、煮沸的湯、才起鍋的煎炸食品等,放涼點再喫也不遲。

Tips:如何判斷食物超過65℃?

如果吹吹氣,食物入口還是很燙的話,很可能就超過65℃了。

對於飲用水而言,如果滴一滴到手背上,有痛感;喝一小口,有灼熱感,且下咽困難;水杯外側,徒手無法直接握住,也說明溫度在65℃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