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德市二醫院健康科普:瞭解艾灸,幫助我們更好地調養身體

40多歲的鄧某長期大便質稀不成形,每天排便一至兩次,且伴有身體乏力、畏寒,白天精神不佳,嚴重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。

經過多方諮詢和打聽,鄧某來到常德市第二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,相關醫生在詳細診查後給予針刺和艾灸治療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,鄧某的大便逐漸成形,人也更有精氣神,其餘伴隨症狀也有明顯改善。在治療期間,鄧某逐漸喜歡上艾灸這種溫熱無痛、簡單易行的治療方法,希望能更詳細地瞭解艾灸,更好地調養自己的身體。

接下來,常德市二醫院為您詳細解說艾灸。

艾灸是指用艾絨為主要灸材,點燃後放置腧穴或病變部位,進行燒灼和薰熨,借其溫熱刺激及藥物作用,溫通氣血、扶正祛邪,以防治疾病的一種外治方法。

艾灸的作用和適應範圍

中醫認為“正氣存內,邪不可幹”,人體正氣充足,就能對抗外來大的病邪,而艾灸可以增強人體的正氣,現代發現艾灸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。其作用大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:

①祛風散寒,溫中補氣——治療寒性、虛性疾病,如虛性或寒性胃脘疼痛、腹瀉、痛經、月經不調等;

②溫經通絡,行氣活血——治療經絡氣血瘀滯不通的疾病,如風寒溼性骨骼肌肉關節疼痛等;

③扶陽固脫——治療陽氣虛脫的疾病,如中風脫症等;

④防病保健——增強人體正氣,提高抗病能力。

艾灸禁忌症

1.灸治的適應範圍一般以虛證、寒證和陰證為主,熱證及陰虛發熱證勿用。

2.顏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行瘢痕灸。

3.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、經期也不宜施灸。

4.小兒囟門未閉者不宜施灸頭部。

5.過度勞累、飢餓、精神緊張者、極度衰竭者不宜施灸。

6.過敏、面板感染、潰瘍、瘢痕部位不宜施灸。

艾灸注意事項

1.施灸時要注意區域性溫度控制,防止燙傷。

2.施灸時防止艾絨脫落,燒傷面板和衣物。

3.若施灸過程中出現頭暈、噁心、心慌、胸悶等暈灸情況,立刻停止施灸,靜臥放鬆,適飲溫水,必要時尋求專業醫療幫助。

4.艾灸後應適當喝溫熱水,不建議喝冷水或冰水,建議飲食清淡,忌辛辣。

5.艾灸後建議2個小時內不洗澡,防止寒溼之氣帶入體內

常用艾灸保健穴位

1.足三裡穴

位於小腿外側,犢鼻下3寸,脛骨前嵴外1橫指處。具有調理脾胃、補中益氣、強壯保健的作用。

2.中脘穴

位於上腹部,肚臍與胸劍聯合的中點。具有健運脾胃、降逆止嘔、補益中焦、的作用。

3.關元穴

位於下腹部,肚臍下3寸。具有培補元氣、溫腎固本、強壯補虛的作用。